原标题:做孩子们身边的法治“引路人”
□ 陈明卉
“长大我也想当一名检察官!”当作业本上那行稚嫩却坚定的字迹映入眼帘,我真切感受到,法治的嫩芽已在这个农村女孩的心里悄悄破土。
从检十二载,深耕未检工作近8年,身兼3个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我始终坚信:法治教育不是枯燥的条文灌输,而是用真心、巧思播撒希望的过程。
“同学们,视频里的行为对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在四年级的法治课堂上,我刚抛出问题,台下的小手就齐刷刷举了起来。这样热烈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对法治课件的反复打磨。经过一次次的授课总结,我深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截然不同——低年级需要用趣味拉近距离,高年级则要直击青春期的成长困惑。于是,我结合办理的涉未成年人真实案例,围绕预防性侵害、校园欺凌、青春期常见犯罪等关键主题,精心编写了《远离不良行为,争做合格学生》《以法为度,远离犯罪》等12份课件,让法律知识精准对接孩子们的生活。
为了让枯燥的法条“活”起来,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场景模拟”“书写法治梦想”等互动环节。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偏远乡村小学授课时,孩子们起初都怯生生地低着头,连说话都带着腼腆。我拿出提前准备的小道具和小奖品,邀请大家扮演不同角色,还原校园欺凌的场景。在一推一搡的动作及我的解说中,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欺凌带来的心理伤害——受害者的恐惧与自卑、欺凌者的盲目与冲动,以及旁观者的犹豫与不安,更深刻地明白了“校园欺凌不仅是‘打打闹闹’,更是会触碰法律红线的不良行为”。下课后,几个孩子围着我叽叽喳喳:“老师,下次还能给我们上这样的法治课吗?”
最让我难忘的是指导学校备战全市模拟法庭大赛的经历。从筛选贴合未成年人的案例、撰写庭审剧本,到手把手教孩子们熟悉法庭调查、辩论等流程,纠正他们的发言语气,我陪着孩子们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反复排练。有个扮演公诉人的女孩总掌握不好发言节奏,我就逐句示范、逐段讲解,帮她理解每一句话背后的法律意义。比赛当天,孩子们沉着冷静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斩获全市一等奖。
“我们获奖了!谢谢您的指导!”当学校老师激动地发来报喜的消息时,那一刻,我的喜悦远比自己获得荣誉时更强烈。
从课堂上的阵阵欢笑到竞赛场上的亮眼成绩,从孩子们眼中最初的好奇迷茫到笔下清晰坚定的梦想,这段法治副校长的履职经历让我深刻领悟:每一次挑灯修改课件、每一场全情投入的宣讲、每一回耐心细致的指导,都是为孩子们的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未来,我将继续以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守护每一颗童心健康绽放,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长的每一段旅程。
作者系江苏省涟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陈明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