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法治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法治频道 >> 法治新闻 >> 正文
省委政法委“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主题直播走进德宏——四级中心织就边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10:33:45  来源: 云南法制报

原标题:省委政法委“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主题直播走进德宏——四级中心织就边疆平安网

当葫芦丝的旋律在直播间缓缓响起,熟悉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再次唤醒人们对边疆的诗意想象。11月14日,省委政法委“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主题直播德宏专场温情开播,4小时45分钟的直播收获53.3万点赞,这是一场宣传展示,更是一次对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路径的生动诠释。

在德宏这片多民族聚居、边境线长达503.8公里的土地上,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从州级调度到村级调解,从科技赋能到文化融合,2025年以来,德宏已建成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近500个综治中心,通过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线上线下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4156件,化解20693件,成功化解率达85.66%。

“家门口的说理地”——四级综治全覆盖

“以前觉得打官司才叫维权,现在才知道,家门口就有‘说理的地方’。”这是德宏各族群众最真实的感受。

德宏州总人口133.7万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近半,跨境婚姻、口岸贸易、山林权属等矛盾类型复杂多样。如何破解“群众跑腿、部门推诿”的治理难题?答案是——建强四级综治中心。

目前,全州建成的综治中心已实现四级全覆盖。这些中心不再是挂牌应付的“空架子”,而是集受理、分流、调处、反馈于一体的实战化平台。

“我们打造的是老百姓身边的‘第二个便民服务大厅’。”德宏州委政法委副书记戴贤辉介绍,通过整合公安、司法、信访、民政、人社等力量,推行“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机制,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有人管、能解决”。

戴贤辉介绍,德宏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德宏立足边疆、民族的特点,聚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针对不同群众的需求,探索出一批具有德宏特色的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做法。比如,涉外方面有瑞丽市银井涉外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国门调解室、阿咖梭调解室、产业园区涉外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少数民族方面有阿昌族托阿姆调解室、犀鸟调解室、傣族金孔雀调解室、景颇语调解室、双语调解室、傣汉调解室;行业性专业性方面有瑞丽珠宝翡翠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中心通过与专业、特色调解室的联动,为不同需求的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这张由四级联动机制织就的德宏平安网,正在悄然改变边疆的治理肌理。

跨区域联动——一场生死救援背后的机制创新

今年初,梁河县刑满释放人员小齐与瑞丽市女子小月因婚恋彩礼纠纷陷入僵局。因不满退还金额,小齐购买车辆准备作案,风险一触即发。

德宏州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调度梁河、瑞丽两地力量联合处置。为掌握动态,工作人员建立专项工作群,每日通报进展;面对女方无力赔付的困境,综治中心协调银行提供无息贷款支持,推动达成调解协议。

历时10余天,双方最终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一起可能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的重大隐患被成功化解。

这只是四级联动机制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而在陇川县,类似的惊险一幕也曾上演。

景罕镇男子小龙婚后因家庭琐事对妻子施暴,离家后服药自杀并微信威胁。信息层层上报至州综治中心,指令迅速下达景罕镇。镇综治中心立即联动派出所、卫生院赶赴现场,同时联系县医院开启绿色通道。最终,小龙被及时抢救脱险。

事后,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多次组织调解,促成夫妻和解。如今,两人专程来到综治中心致谢:“是你们救了他,也救了我们的家。”

“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正是这套体系的核心逻辑。从被动“灭火”转向主动“防火”,德宏的综治实践正实现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民族智慧入调解——“托阿姆”里的茶香与法理

在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调解不是冷冰冰的法律程序,而是一杯酸茶、一句乡音中的温情对话。

托阿姆调解室是这里的招牌。“托阿姆”在德昂语中意为“解纷”。这个加强版调解室,将民族习俗与现代法治深度融合。

德昂族素有“茶到意到”的传统:进门喝“见面茶”,谈事饮“话事茶”,事毕共品“和睦茶”。调解员便以此为切入点,在一杯茶的温度中释法说理。

“我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法律,用他们信得过的礼节做工作。”芒市三台山乡党委副书记、乡综治中心主任宋言介绍,调解室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3名特邀调解员及一支小组调解队伍,成员包括法官、民警、律师等专业力量。

自2019年成立以来,托阿姆调解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55件,其中村级化解100件、小组级化解37件。近6年来,全乡无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无恶性命案,实现了“零发案、零事故、零上访”的优异成绩。

同样,在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百灵”调解室则主打“双语调解”。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司法所、乡综治中心副主任张丽莎和她的团队通晓阿昌语和汉语,用乡音拉近距离,用民俗打开心结。

“很多老人不懂法条,但认道理、信熟人。”她说,“我们请来乡贤、‘五老’人员参与调解,效果特别好。”

在这里,“一体联动、多元共治”成为常态。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检察院4单位常驻或联动,村干部、调解员、乡贤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1+4+N”协同格局。

“群众走进一扇门,就能调动所有资源。”张丽莎说,“我们就是大家身边最可靠的‘解忧人’。”

国门善治——瑞丽探索跨境治理新样本

作为西南重要口岸城市,瑞丽流动人口总量是本地户籍人口的两倍,社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本地纠纷,还有带着‘跨境味儿’的矛盾。”瑞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中心主任郑伟坦言。

为此,瑞丽市综治中心打出一套“组合拳”:改建200平方米现代化办公空间,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及“三室”,实现“一站式”服务;8个乡镇(街道、农场)、6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同步建成,服务网络全域覆盖。

更关键的是机制创新。6家政法单位常驻办公,19家市直部门、行业调解组织轮驻随驻,构建起贯通左右、覆盖全域的大调解格局。

针对珠宝翡翠直播新业态频发的“货不对板”“异地维权”等问题,瑞丽成立全省首个珠宝翡翠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2023年4月,一起价值160万元的手镯争议案中,调委会邀请国检、省检专家现场鉴评,促成双方和解。

截至目前,该调委会累计调解469件,成功率高达97%,涉案金额达2.63亿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超千万元。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也是瑞丽治理的重点课题。2024年,当地启动“向日葵”计划,组织180名(现增至202名)政法干警挂联全市初中和职中班级,担任法治督导员,建立“普法驿站”“心理疏导室”,点对点帮扶不良行为学生。

此外,瑞丽还组建了160支“义警”队伍,招募4253名来自商户、骑手、村寨群众甚至缅籍友好人士的志愿者。他们中有“边境巡逻队”“矛盾调解队”“政策宣传队”,更有由218名快递员组成的“物流义警队”。

去年多起毒品案件,正是通过“义警初筛、民警攻坚”模式破获。今年以来,瑞丽边境地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4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从通用治理到特色定制。”郑伟总结道,“这就是我们的‘三个转变’。”

科技+人文——让治理既有速度也有温度

在德宏,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传递温暖的桥梁。

全州推广“云综治”微信小程序,群众扫码即可上报纠纷、查询进度、评价服务。梁河县遮岛镇一位留守老人不会操作手机,网格员上门协助其提交赡养调解申请,3天内促成子女达成协议。

“数字工具不能成为门槛,我们要让技术有温度。”戴贤辉说。

各县市综治中心还接入“雪亮工程”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风险智能预警。“线上+线下”“技防+人防”融合,让治理既快又准。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德宏州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群众对综治中心知晓率达92%,信任度达89%。

“综治中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戴贤辉表示,通过“首接负责、闭环流转、跟踪回访”流程,杜绝“踢皮球”现象。

基层干部普遍感受到变化:“过去是事后灭火,现在是事前预防、事中调处、事后回访,全过程都在掌控之中。”

记者视角看变迁——“平安德宏”可感可触

当葫芦丝的余音散去,德宏的综治故事仍在继续。

从瑞丽江畔到高黎贡山麓,从傣家竹楼到景颇山寨,一个个综治中心如星火点亮边疆夜空。5个县级综治中心自6月底揭牌入驻以来,共接待群众211批371人次,登记受理群众诉求378件次,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只进一扇门、纠纷一站清”成为现实。它们不张扬,却始终在场;不喧哗,却温暖有力。

在这里,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每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实践;“平安德宏”也不仅是目标,更是可感可触的生活日常。

正如一位景颇族老人所说:“现在靠综治中心办事公道,更讲法。”

让每一份诉求都被倾听,每一次纷争都有出口,每一名群众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正是“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这一承诺最坚实的注脚,也是边疆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德宏密码”。

本报记者 杨子庄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