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跨越千里,云端“取经”新沪携手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提升办案质效
本报讯(记者石佳 通讯员曾美云)“请问,新手如何才能写好检察理论文章?”“关键是要不断阅读、积累,把理论知识依照逻辑串联成体系……”近日,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专家、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检察官郭大磊依托“丝路检察有约·e线脉动30”线上交流平台,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检察院干警传授检察调研写作方法。授课结束,乌鲁木齐县检察院干警意犹未尽,仍纷纷举手提问,郭大磊一一作答。
像这样隔着屏幕热烈讨论的场面,在两地检察院每月都会有一次。为进一步加强援建检察院和受援检察院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从今年3月起,乌鲁木齐县检察院与杨浦区检察院搭建了“丝路检察有约·e线脉动30”交流平台,商定每月中下旬采取线上视频方式进行30分钟微授课,目前已授课七次。
“乌鲁木齐县检察院会提前告知我们需要讲授的内容,我们再按照需求找到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准备授课内容。授课时长严格控制在30分钟内,不讲空话、套话,只讲干货、硬货,让新疆的检察同仁听完这堂课,能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杨浦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嘉懿说。
“授课时长限定为30分钟,符合基层检察干警的实际需求。这种‘短小灵快’的授课方式,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从需求对接到精准施训的完整闭环。”乌鲁木齐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特来克·居马德力介绍,“在一次授课中,杨浦区检察院检察官对我院办理的一起合同诈骗案进行检查评查,从主观故意认定、证据收集、文书规范性等多角度进行评议,指出的问题十分中肯。以此为契机,我院逐步完善了案件质量检查评查工作,构建了‘一红线三清单三查’全流程案件管理机制。”
“两地检察院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以常态灵活的‘小教培’为切口,以‘活血提质’为目的,以协作共建为支撑,将政治引领、理念革新、人才培育、协作共建深度融合,既契合基层检察院发展需要,也增强了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跃福表示。
据悉,七期授课累计解答检察实务问题10项。其中,信访处理反馈流程、检委会提请审议报告、案卡填录规范等多项授课内容已转化为乌鲁木齐县检察院的办案机制。此外,乌鲁木齐县检察院有1篇案例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机关第一批检察改革典型案(事)例。(石佳 曾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