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飙车炸街到遵规出行
“以前总觉得骑电动车是小事,直到看到那些事故视频,才知道自己差点闯祸。以后我一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10月9日,河南省潢川县某中学法治教育课后,九年级学生小陈攥着法治宣传手册对我说道。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略显羞涩却格外坚定的脸上。作为该校法治副校长,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事情还要从数月前说起。当时我在办理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发现多起案件的起因都与未成年人驾驶改装电动自行车追逐竞驶有关。监控视频里,几名少年戴着口罩,骑着改装过的电动自行车在马路上穿梭炸街,全程未佩戴头盔,险象环生。与此同时,群众对未成年人飙车、炸街的投诉时有发生,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呼吁关注这一问题。
“这些孩子们都没意识到,他们骑的不是‘拉风’的电动自行车,而是移动的‘风险’。”我看着视频画面,忧心忡忡。为摸清底数,我院未检部门与数字办研发了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自行车法律监督模型。对接交警部门事故数据后,设定年龄、电动自行车等筛选条件,很快筛查出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2024年以来,辖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事故占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的40%。随后的校园走访更证实,30%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骑电动自行车上学。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监管和教育上。”作为办案检察官,我和部门同事很快达成共识。今年9月开学季,为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升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我院依法向当地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落实学校交通安全法治教育,引导学生严格遵守“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的法律红线;督促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合力整治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自行车问题。同时,我院还与市场监管部门磋商,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监管力度。
如今,潢川县各学校已全面排查学生交通出行方式,并向违规学生家长发放安全告知书;在法治课上增设交通安全模块,“护学岗”也加大了对违规驾驶行为的劝导力度。每天早上,我路过学校附近,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走向学校,就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那条少年路上的法律红线,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遵守。而这,正是数字检察的赋能,让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路。
(本报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胡传仁整理)(河南省潢川县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 赵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