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场跨越两级法院的温情接力
七月的一天,小荣手捧着感谢信和锦旗走进山西省忻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它们郑重递到忻州中院法官王瑛的手中:“去年我父亲意外离世后,家里接连遭遇了好多难事儿。幸好有您和法院,要不然我可能都没办法继续上学了!”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7日。那天午后,小荣的养父老荣跟着雇主老刘来到邻村,为村民老白的老宅做外墙修缮。没料到,外墙上简易搭建、没有固定好的脚手架让老荣一脚踩空,整个人从高处坠落。老荣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后因伤势严重,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因该工程被多次分包,相关责任人以各种理由拒绝进行赔偿。无奈,小荣将老刘、老高、老白等人起诉至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法院。承办此案的忻府区法院法官李鑫初次见到小荣时,她身形单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养父的病历和户口簿,这是她和养父在这世上最后的“牵绊”。
“法官,我爸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工地上出事了,可他们都不赔钱……”话还没说完,小荣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此后的日子里,李鑫一次次奔赴工地,仔细核实情况,四处调取证据。经过调查,事情的脉络逐渐清晰:老荣受雇于老刘,而老刘承接的工程来自已经注销的某工程公司(实际负责人为老高),该公司从房主老白手中承揽了工程。在这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被层层忽视,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2025年初,忻府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老荣自身未充分注意安全,承担30%责任;雇主老刘承担40%责任;老高承担20%责任;房主老白承担10%责任,赔偿总额共计74万余元。
这笔赔偿款是小荣生活的希望和保障,可判决刚生效,老高和老白却提起了上诉,不愿赔偿。
李鑫将小荣的痛苦看在眼里,他来到小荣面前,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万元现金,递到小荣手中,轻声说道:“孩子,先把你爸的后事办了,好好上学,法院不会让你没人管。”
小荣看着眼前这位和蔼的法官,泪水夺眶而出。
2025年4月,该案上诉至忻州中院。承办法官王瑛阅卷后,神色凝重:“这案子关乎孤女的生活,必须开通绿色通道,快审快结,绝不能让孩子再受苦!”
“王法官,我爸走后,家里的收入没了,我还在念大专,学费都欠着……他们上诉是不是就不用赔钱了?”小荣眼神中满是恐惧与迷茫。
“不会的。”王瑛递给小荣一杯热水,“你爸是为了生计干活出事,法律会给你公道。我们已经加快了审理节奏,会尽快给你答复。”
听到这句话,小荣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点了点头。
为了让案件尽快有个结果,王瑛争分夺秒,三天内便完成了阅卷工作,一周内迅速组织各方质证。2025年5月7日,法庭内庄严肃穆,当庭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一刻,小荣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很快,忻府区法院执行法官段宏伟联系了老刘、老高和老白,从法理、情理两方面耐心劝说,最终,三方达成履行协议:老刘先支付15万元,剩余款项分期给付;老高和老白的赔偿款在10日内一次性付清。
5月底的一个清晨,小荣手机短信提示音突然响起,点开 一看,屏幕上显示着到账信息。她反复确认了好几遍,眼泪再次涌了上来,这一次,却是带着释然与感激的泪水。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更是沉甸甸的正义与温暖,一点点照亮着她前方的路。(史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