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德森:从高速路到古城巷陌的“跨界”成长
夏日的风掠过苍山洱海,吹进大理古城纵横交错的街巷。对于大理州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速路一大队的年轻民警李德森来说,从指挥高速车流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处理交通事故到办理各类案件,八个月的下沉锻炼,让他实现了从单一交管业务到综合警务能力的跨越式成长。
初来乍到:从“路”到“巷”的转变挑战
2023年7月加入公安队伍,新警李德森的工作场景是笔直开阔的高速公路,工作对象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执法依据是明确的交通法规。而古城派出所辖区人员密集、情况复杂,其处警内容五花八门:夫妻吵架、游客求助、商铺纠纷、盗窃报案……第一天值班,他就碰上了三起同时涌入的警情,一时间手忙脚乱。
“高速上执法,更多是‘对事’;派出所工作则要‘对人’,需要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李德森坦言,最初面对群众的抱怨甚至指责时,自己常感到无从下手。交警的执法思维强调程序和证据,而派出所工作更注重化解矛盾、服务群众,这种差异让他经历了艰难的适应期。
沉下心学:在实践中磨砺综合本领
面对挑战,李德森跟着所里的老民警一次次出警,学习如何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如何情理法相结合化解矛盾、如何从琐碎信息中捕捉案件线索。值班时他主动承担接警时的调解任务,休息时他翻看以往卷宗学习办案流程,半年时间记录了厚厚一本工作笔记。
一次处理游客手机遗失的警情时,他迅速梳理当事人行程,半小时就帮游客找回了财物。这次成功经历让他恍然大悟:高速交警对时空轨迹的敏锐度和证据意识,在派出所案件办理中同样大有可为。
渐渐地,李德森找到了两条不同警务战线的最佳结合点。处理交通事故纠纷时,他的专业判断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在辖区交通秩序整治中,他提出的优化建议被派出所采纳;处理租车类纠纷时,他的交通管理技巧提高了调解效率……
淬炼成长: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
在古城派出所工作的八个月,李德森眼神更加锐利沉稳。如今他能熟练调解各种纠纷,独立办理行政案件,面对复杂警情从容应对。更重要的是,他对警察职业有了更深理解:“无论在高速还是派出所,本质上都是守护百姓安全。交管工作练就了我的‘铁脚板’‘火眼金睛’,派出所经历则给了我‘婆婆嘴’‘慈悲心’。”
从高速路到古城巷,变的是基层工作的具体内容,不变的是藏蓝警服下的为民初心。这场“跨界”锻炼,不仅让年轻民警拓展了能力边界,更打通了警种交流的良性循环,为培养一专多能的现代警务人才写下了生动注脚。
周惠琼 王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