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法治频道 >> 法治新闻 >> 正文
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以科研深耕守护洱海生态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6:55:40  来源: 云南法治网

原标题: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以科研深耕守护洱海生态

洱海近来的水质如何?生态系统有什么变化?位于大理市上和片区洱海科研基地内的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能给出权威解答。

走进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的实验室,总能看到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正专注地进行洱海水质分析。

“每周我们都会对洱海湖区及周边水域系统采样,将分析后的数据汇总提交给相关部门。”科研人员的话道出了他们日常工作的核心。这些看似枯燥的采样与分析,实则是在为洱海“拍照”:一张张“照片”叠加,便能清晰勾勒出洱海生态的全景,精准捕捉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蓝藻防控、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这份守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深厚的积淀与持续的深耕。2014年,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云南省科技厅与大理州政府三方共建成立,其前身是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洱海项目的核心团队,先天便承载着流域治理的科研优势。

2021年,研究院迎来发展“加速期”:10月获批建设“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跻身国家级科研平台;12月入选云南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启动创新能力孵化。

同期,为破解洱海科研“布局散、资源缺”的难题,大理州将大理市上和片区思睿天地改造为“洱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研基地”,并无偿为研究院提供了一栋13层、超1万平方米的实验办公楼,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院以来,研究院始终聚焦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针对洱海湖区及流域内入湖河流、重要沟渠、关键断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观测与分析评估,系统的数据积累成为地方决策的“智囊”。

针对洱海治理的难题,如流域面源污染、入湖河流水质改善、重点湖湾生态修复等,研究院成功研发了以污水处理和湿地修复为核心的多项实用技术,并在洱海边落地了6个示范工程项目。

仅2025年上半年,这些示范工程便累计处理入湖及近岸富藻水高达449.34万立方米,通过“技术攻关-工程示范-生态响应”的创新模式,显著实现了入湖氮磷污染与湖湾藻类的协同高效去除,为洱海筑起一道坚实的科技防线。

丰硕的成果为这份守护写下生动注脚。洱海研究成果被列为“十一五”期间国家水专项标志性成果之一,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洱海流域污染控制创新与地域发展”项目摘得“第13届IWA项目创新奖(PIA)”银奖,成为该奖项中仅有的两个“中国的”项目之一;“洱海保护治理研究经验”还被选入教育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为更多湖泊保护提供借鉴……

如今,洱海科研基地的力量持续汇聚,除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外,大理州洱海湖泊研究院、大理州智慧洱海监管指挥中心、锐思计算智能实验室(大理)科技有限公司、四创数字生态(大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相继入驻,形成了协同攻关的科研集群。

这群扎根洱海一线的科研“照相师”,正用严谨的数据与创新的技术,持续为洱海描绘出清晰的生命图谱,守护着这片人间净水的生生不息。

周惠琼 海东岸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