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会泽县以“穿透式”监督 激发集体“三资”管理新动能
(首席记者 汪波 通讯员 赵丹 杨静)今年以来,会泽县创新运用“穿透式”监督模式,通过片区联动、问题导向、制度创新等组合拳,推动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从“糊涂账”“沉睡账”转变为“增收活水”,切实维护集体和群众利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直插一线查病灶,精准监督破难题。”会泽县纪委监委组建13个片区联动组,整合县乡纪检监察力量直插基层一线,既查账目资料,又核资产现状。在驾车乡监督检查时,联动组发现芹菜村、光头村片区高标准农田蓄水池项目因未按设计施工、出水管断裂、功能闲置,沦为“半拉子”工程,造成资金损失。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产闲置荒废、收益微薄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立即核查原因,督促驾车乡修复断裂水管,加装取水变接头和闸阀;对履行管护责任不到位的时任农科站站长予以批评教育问责,并推动乡政府出台“三资”管理办法,堵塞制度漏洞。
为彻底摸清集体“三资”底数,会泽县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梳理管理使用处置不规范等常见问题清单,建立经营资产、待盘活资产、已盘活资产“三张清单”,动态更新管理台账。截至目前,全县村(社区)集体资金达1.94亿元,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资金1.67亿元,实现“家底”清晰可查、管理规范有序。
针对撤并校舍、老旧村委会长期闲置、管护责任不明等共性问题,该县推动乡镇全面摸排闲置资产,探索“改造提升、开发利用、招商引资”等盘活路径。专项整治以来,全县112个闲置校舍、村委会中,65个通过改造提升重获新生,16个成功开发利用,“沉睡资产”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同时,针对群众诟病的集体资产交易乱象——“低价包”“长期包”等,全面起底核查98份集体经济合同,整改68份存在超年限签订、文本不规范等问题的“问题合同”,规范交易行为,守护村集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