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一堂课看变化 大理州推动廉洁教育“走新”更“走心”
“走廉路”“进廉馆”“听廉课”“践廉行”“传廉风”,大理州通过一堂堂“行走的廉政课”,寓廉于景、寓教于行。如今,打开“清廉大理地图”,全州的红色文旅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遗里的清风廉韵等廉洁文化阵地一目了然,实现“一张图畅游清廉大理”,不断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扎实推动廉洁教育在全州广泛覆盖、有效覆盖。
大理州纪委监委收集整理本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白族“大本曲”弹唱、彝族山歌打跳、弥渡“花灯戏”、南涧“跳菜舞”、剑川白曲、鹤庆“田埂调”等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因子,通过改编和创作、传承和创新,不断拓展廉洁文化的时代内涵。
大理州结合地域特点,以满足干部群众对廉洁文化的需求为导向,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与影视、戏曲、文学、书法、美术、工艺等多领域融合,文艺表演团体、文化工作站、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电影院等文化场所作为传播廉洁文化的重要阵地,持续提高“行走的廉政课”开放度和参与度,助力廉洁文化出彩、“出圈”。
在开展“党性初心课”中,洱源县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县疾控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40多年如一日,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的感人事迹为支点,建成山石屏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提供廉洁教育“实景课堂”,激励党员干部传承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文化精髓,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文化润心,养德固本。大理州把廉洁文化作为系统工程,融入干部教育、文明创建、基层治理、村规民约、学生课堂,企业文化等,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伴随着“行走的廉政课”生动实践,廉洁文化的种子正逐渐播撒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融入清廉大理建设的各个环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理州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的力量厚重而深远,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资源优势,以‘行走的廉政课’为抓手,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久久为功,探索具有大理辨识度的廉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彰显清廉之美、形成清廉之治、放大清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