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技术助力提升司法救助案件办理质效
“没想到在网上咨询后,检察官这么快就联系了我。”前不久,70岁的谢某某通过12309中国检察网提交司法救助咨询后,不到24小时就收到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检察院干警的电话。这得益于该院设计的“将12309平台新信访事项提醒关联到邮箱方案”的新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将信访信息实时推送至干警邮箱,变“被动等待申请”为“主动发现线索”,为司法救助按下“快进键”。
技术破题:AI搭建救助线索“秒达”通道。“传统司法救助依赖当事人主动申请,但很多困难群众因信息闭塞或行动不便,往往错过救助时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负责人介绍说,为破解这一难题,该院干警自主设计技术方案,借助人工智能平台编写自动推送代码,将其嵌入Python环境测试运行,调试成功后,系统一旦检测到新的信访信息,就像“快递员”一样快速将信息传送到检察官的工作邮箱。
个案办理:技术创新点亮困境群众希望。谢某某的个案正是该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谢某某的丈夫因交通肇事身亡后,家庭失去经济来源,而她本人患多种慢性病,医疗支出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想去检察院申请救助,但腿脚不便,又不懂流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谢某某在村委会宣传中得知可以线上提交申请,便点击提交了咨询申请。
系统实时将咨询信息推送到干警邮箱,承办检察官当天电话联系谢某某,上门核实情况并协助整理材料。从发现线索到发放司法救助金,全程仅用时3天。“检察官主动上门帮助,让我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谢某某感慨道。
模式升级:从“人找政策”到“数据跑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检察院的这一创新举措,是司法救助领域数字赋能的有效体现。以往群众需专门跑部门、交材料,如今通过AI技术和数据共享,让线索“主动上门”。据统计,AI赋能司法救助工作以来,该院办理的司法救助案件平均办案周期明显缩短,救助覆盖率得到提升,“漏救”现象零发生。(韩丽莹 姚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