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碰一下开门,安全又便捷”北京通州:科技赋能保障残疾外卖员劳动权益
本报讯(记者简洁 通讯员王宁)“技术手段既为残疾骑手按下‘通行键’,也为小区安全加装了‘智能锁’。”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物业经理在体验了“碰一下开门”带来的便捷后表示。
当下,外卖骑手已成为新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残疾外卖员超500名,其中肢体残疾的外卖员常因部分小区禁止外卖电动自行车进入面临送餐困境。
今年5月,通州区检察院通过“12309+12345”热线联动机制,陆续收到残疾外卖员反映:辖区内部分小区禁止外卖车进入。有的外卖员因肢体残疾导致步行送餐时间较长,产生送餐超时、顾客差评及投诉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残疾外卖员的就业权益。
残疾外卖员的劳动权益应该如何保障?5月22日,通州区检察院聚焦该问题召开了一场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残联和残疾外卖员代表共同参与。听证员们一致认为,小区物业采取的自行管理方式,不应与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各级政府采取特别扶助措施以促进残疾人就业相冲突,残疾人的劳动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
“禁止外卖车进入的本意是维护秩序,但未考虑特殊群体需求,实质上对残疾群体的权益构成了侵害。”该院办案检察官李鹏说。考虑到小区管理也有自己的安全考量,6月20日,通州区检察院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专题磋商,并邀请小区物业代表参加,就保障残疾外卖员劳动权益、优化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等问题交流意见。当天的磋商会推动在秩序与权益间找到“最优解”——在最低程度影响小区管理秩序和居民安全的前提下,各方就允许残疾外卖员驾驶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送餐达成共识。
在检察机关促推下,NFC智能门禁成为“破局”的利器。某科技公司免费为小区加装了智能门禁,骑手用手机“碰一下”即可完成订单信息、注册手机号、平台认证身份信息三重核验,并自动记录出入时间,实现快速登记。这样既节省了外卖员的配送时间,又最大程度保障小区管理秩序和居民安全。
目前,通州区已有460余个小区为残疾骑手开放电动自行车准入。通州区检察院还向主管外卖行业的商务部门制发提示函,建议加强对外卖员进入小区后的送餐秩序管理,在提升送餐效率的同时,避免影响小区居民生活秩序。(简洁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