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律情理都说明白了,心结也就解开了兰州西固:“两边同调同跟踪”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
本报讯(记者南茂林 通讯员王榕斐 李晨)“我愿意偿还所欠货款,但确实资金紧张,需要分期支付。”“还清205万元货款就行,不再算利息了……”近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检察院“坐班”综治中心的检察官联合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通过“两边同调同跟踪”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涉企矛盾纠纷。
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2019年7月,某建材公司与某建设公司签订《商铺混凝土供货合同》,约定由建材公司向建设公司供应混凝土,明确了输送计量方式、付款方式、双方责任及违约责任。合同履行期间,建材公司累计供应混凝土1.2万余立方米,结算金额565万元,建设公司已支付360万元,尚欠205万元未付。经多次追偿无果,建材公司于今年3月将建设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将该案转至西固区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接到案件后,综治中心的“坐班”检察官、专职调解员、法官共同分析案情,研究调解方案,最终商定采用“两边同调同跟踪”的方式分别与原告、被告进行沟通调解。
据了解,“两边同调同跟踪”是西固区检察院与区综治中心共同打造的矛盾纠纷调处方式,即在全面掌握案件基本情况、精准锁定矛盾焦点后,由检察官与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分工对接纠纷双方,先分别开展释法说理,再组织纠纷双方当事人面对面协商具体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协议。
“咱们既得讲法律也得讲情理。拖欠货款本身已经构成违约,要是对方坚持走诉讼程序,你们不仅要还本金,逾期利息、诉讼费一样都少不了,还可能影响企业征信。”调解室里,检察官耐心向建设公司负责人释法规、明情理、讲利弊。
“你们双方是长期生意伙伴,对方此前一直按期支付货款,这次确实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支付,并非恶意违约。”另一边,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向建材公司负责人讲事实、说情理、析得失。
经过多轮沟通与调解,建材公司与建设公司就还款事宜达成一致,约定建设公司分三次清偿全部货款,建材公司放弃了利息主张。至此,这起涉企纠纷得以化解。
据介绍,自2020年入驻西固区综治中心以来,西固区检察院积极参与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检察+综治”协同机制,通过检察官“坐班”模式开展线索受理、法律咨询、信访矛盾处置等工作。截至目前,该院已参与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510件,提供法律咨询850人次。(南茂林 王榕斐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