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湘西:用温情司法守护妇女儿童权益
本报记者 陶琛 本报通讯员 滕月 何金燕
盛夏时节,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土家苗寨的生活画卷,在热浪中徐徐展开。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一连串的荣誉折射出法治之光,正浸润着土家苗寨。近日,记者寻访这片承载着千年歌谣与银饰文化的土地,记录湘西州两级法院以司法温情守护山乡女性的笑容、托举少数民族孩童的明天,让公平正义在武陵山区落地生根、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故事。
法治融民俗 俚语解心结
“这是我老石家的祖传银饰!按苗家规矩,既然咱们离婚了,苗饰就得归还我!”在凤凰县禾库镇崇寨村的吊脚楼里,石某激动地指着桌上精美的银饰说。
“这是聘礼!我们结婚这么久,苗饰我戴了多年,凭什么还给你?”龙某争辩道,眼圈微红。
前不久,在这所由老木屋临时布置的“院坝法庭”前,几位身着法袍的身影正与寨老低声交谈。一场关乎苗家女儿婚姻权益的特别调解,在乡亲们的见证下进行着。
凤凰县人民法院法官吴金星没有急于判决,而是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寨老石占先和民俗专家吴保群:“阿普(苗语:公公),在苗家婚嫁里,这银饰承载着什么?”
“它是祖先的眼睛,家族的血脉!”石占先声音低沉而庄重,“姑娘戴上出嫁,是娘家的托付与体面;婆家送出,是珍视新妇的承诺。它是结亲的信物啊……”一番话,让喧闹的堂屋瞬间安静。
“按照祖传银饰归属传统,这苗饰倾向回归原家族,维系神圣性,关乎文化认同。”吴保群补充道。
吴金星随即用苗语释法:“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支持特定条件下返还贵重彩礼。石先生要求返还祖传银饰,于法有据,也合传统。”
说罢,吴金星话锋一转,看向龙某:“银饰的意义,在‘结亲’与‘传承’。亲不在了,让它完整回归石家,继续传承使命,是否也是对你们姻缘的尊重?”
龙某眼神逐渐释然:“阿普说得对,它终究是石家的根,我还给你!”听罢,石某神情动容:“谢谢龙妹,石家会记着这缘分。”
“用苗家理断事普法,听得懂,道理透,事情顺!”围观乡亲龙照阳的感叹,道出了“法律﹢民俗”融合解纷的生命力,那些祖辈传下的规矩与法条相呼应,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散发出乡土的温暖,让纠纷化解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走稳“平衡木” 温情唤归途
“孩子才40天,她就出走!一分钱不出,一眼都不看!”6月中旬,龙山县人民法院调解室里,丈夫刘某满脸焦虑和愤怒。
“月子里的难听话和摔打,谁受得了?”妻子李某低头绞着衣角,言语哽咽。
听到两位当事人的抱怨,法官田周瑜敏锐捕捉症结:“孩子爸,你要抚养费是真要钱,还是想逼孩子妈回来?”一句话戳破僵持的表象,让双方紧绷的情绪松动,也为后续从情感与责任双重视角化解矛盾打开了缺口。
“是想让她回来!”没有犹豫,刘某吐露心声。
“为了孩子,我再试试。”李某低声道。
坐在调解室的县妇联副主席严丽丽轻拍李某手背,柔声细语宽慰道:“妹子,你的委屈,我都懂。你俩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话像刺扎中间了。”
见气氛逐渐缓和,田周瑜适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李某定期探视孩子,妇联同步回访。
同一天,保靖县人民法院办公室气氛凝重。法官龙诗按下录音笔,孩童委屈的声音响起:“爸爸,为什么你很少给我打电话?”“爸爸,你很久不看我,我快忘了你的样子……”
听到儿子熟悉的声音,当事人彭某声音颤抖:“法官,不瞒您说,我怕回家丢人,只想多挣钱寄回去……”原来,彭某曾获刑,释放后外出务工,疏于关爱子女。
“钱能代替拥抱?孩子需要能依靠的实在父亲!情感需求比钱重百倍!”龙诗递上《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彭某:“每周至少两次有效联系,每两月探视一次同住三天,每三月报告情况。这不是冰冷附件,而是‘责任清单’。法律在提醒、帮助、要求你重学为父之道!”
湘西法院深化“治愈式”家事审判,以州县乡村四级维权网为依托,将司法关怀延伸至土家苗寨每个角落。近两年,联合妇联调解68件家事纠纷,让破裂的家庭关系渐趋弥合;用心用情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761份,既亮明法律底线,又传递人文暖意,用刚柔并济的司法实践,为妇女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湘西法院用心用情走稳司法‘平衡木’,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石佳分析指出,家事无小事,家事即国事。家庭的病变,会表现在社会的肌体上;而社会的病变,又会折射到家庭生活中。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协力同心,方能共赴事功。
照亮“少年港” 情暖大山心
7月上旬,细雨蒙蒙中,泸溪县解放岩乡的泥泞小路上,湘西中院刑一庭庭长曾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多走走、多听听、多看看!想想怎么给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心里少一点恨,多一些爱!”近年来,这条路,早已印满他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先锋队”队长的足迹。
10多年前,一对夫妻遇害,留下3名孤儿。得知情况后,曾瑞第一时间协调民政部门,落实政策、安排救助,并坚持不定期走访。
湘西中院对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心,催生了3年前湘西中院“未成年人保护先锋队”的成立。从此,很多像曾瑞这样的法官,更深地投入到案件办理、普法课堂和诉后帮扶中,用脚步丈量未成年人维权之路,用真心守护童心。
“法槌连着沉甸甸的责任。我的左手是爱心,右手是法律。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愿永远做倾听者、疏导者、守护者。”曾瑞道出心声,法官不仅要坐堂问案,还要将审判从法庭延伸到庭前庭后。
法治建设,既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在湘西大山,随处都是鲜活的“普法课堂”。
暑期来临之际,凤凰崇文中学课堂上,面对学生“怎样辨别学生欺凌?”“遭遇侵害怎么办?”的踊跃提问,凤凰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崇文中学法治副校长刘席宏耐心解答着。
2024年,湘西法院68名院庭长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普法百余场。模拟法庭、法院公众开放日、送法进校园……一次次“请进来”和“走出去”,法治的种子,让法条变故事、庭审成课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命题。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都牵系着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底色。”湘西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彭建民表示,近年来,湘西州两级法院聚焦主责主业,深耕民族法治沃土,从家事纠纷的温情调解到校园普法的生动课堂,从四级维权网的织密筑牢到“治愈式”审判的深化拓展,每一项举措都是在护航“半边天”和呵护“少年的你”,让每一名妇女心怀勇气、乘风破浪,让每一个孩子逐梦青春、扬帆远航。
凤凰法院吉信人民法庭通过法律与民俗的巧妙结合,处理一起涉苗族银饰退还的离婚纠纷。王晓婷 摄
龙山法院联合县妇联等组建“调解专班”,调解因家庭矛盾引发的案件。杨克梅 摄
湘西中院组织干警到幼儿园开展“利剑护蕾 守护花开”幼儿园专题普法活动。徐杨 摄(陶琛,滕月,何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