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擦亮“菌”字招牌,南华法院在行动
在“世界野生菌王国”南华县,经过一场场雨水的洗礼,一朵朵鲜美的野生菌破土而出,一场关于野生菌的盛宴正悄然上演。2025年8月8日,一年一度的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如期而至,无论是奔赴在节庆活动场区的法院志愿者,还是奋战在审判执行一线的法官干警,都生动诠释了南华法院人司法护航菌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南华县法院持续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国”金字招牌的司法担当。
暖心服务,司法护航“显担当”
在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的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活动现场,南华县法院的11名志愿者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以求极致的司法作风,穿梭在车站、市场、公园、景点,认真做好场地指引、活动联络、志愿服务、普法宣传等工作,既当野生菌“导购员”,又当好法治宣传“讲解员”,用实际行动当好游客的贴心人、暖心人,为这场节日盛会贡献司法力量。
“你好,我想买点松茸,去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本地松茸?”“可以到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购买,如有问题和我联系。”南华县法院志愿者杨晓雨在高铁站志愿服务点为游客开展志愿服务。
“很多游客喜欢菌子,但对如何选菌子、识别菌子不是很懂,针对野生菌买卖过程中发生纠纷的维权知识和渠道也把握不准,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引导和普法宣传,引导野生菌商家诚信经营,让游客在南华体验到热情、周到、满意的菌旅体验。”杨晓雨说。
便捷高效,司法服务“零距离”
在南华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某菌企业负责人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原来,该企业与农户因土地租金产生纠纷,通过南华县法院设立的“菌产业诉讼服务窗口”,案件当场立案,在速裁团队、菌产业协会和“和美菌乡调解室”的联动调解下,不到一周就得到圆满解决。“以前打官司要跑好几趟,现在当天就能立案,真是太方便了!”一位前来办理菌类购销合同纠纷的菌农感慨道。“现在咨询法律问题太方便了!”五街镇菌农老李通过法律服务点的热线电话,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合同纠纷疑问。
这样的高效服务已成为常态,南华县法院创新打造“一件事一次办”诉讼服务平台。走进南华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菌产业诉讼服务窗口”格外醒目,这里为菌农、菌企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专设“绿色服务窗口”,公开诉讼服务热线或诉讼服务中心电话,实行跨域立案、网上办理、集约送达、在线解纷等智能化服务,确保咨询有人答、案件及时办,实现涉菌案件“当场立案、快速调解”。今年以来,34件涉菌产业类纠纷当场立案率达100%。
就地办案,跑出办案“加速度”
在松茸主产区五街镇,一场别开生面的涉菌纠纷调解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纠纷起因主要是周某到自家有林权证书的山林找松茸,后被邻村2位村民以该山林存在林权争议为由,与其产生纠纷。沙桥法庭法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会同综治中心、和美菌乡调解室工作人员到有争议的山林中,通过丈量林地、耐心释法、认真说理,最终纠纷当场化解,三位村民握手言和。“法官来到家门口解决问题,既省时又省力。”参与调解的菌农李大哥说。
为更好方便群众,南华县法院设立5个巡回审判点,对权利义务关系简单、事实清楚且双方当事人在同一乡镇的涉“菌产业”案件,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变“坐堂办案”为“上门问诊”。在案发地开展阳光司法行动,以“巡回办案+普法讲座”模式将法治教育融入庭审现场,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今年以来,南华县法院开展涉菌产业纠纷巡回办案45次,涉菌纠纷案件平均结案时间31.5天,同比下降52.27%。
多元解纷,法企同心“促共赢”
“有了法院保驾护航,我们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当地一家菌企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地理标志商标司法保护,南华县法院设立“南华松茸”地理标志商标司法保护服务点,创新建立“法院+协会+调解室”多元解纷机制,坚持调解优先,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菌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做实先行调解,推动更多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今年以来,先行调解纠纷31件,调解成功率达91%,减轻群众诉累。开展法官“一对一进企业帮扶”活动,8名法官与重点企业“结对子”,开展针对性法律服务。在菌子上市和销售旺季,法官们主动走访企业和菌农,开展合同签订、违约责任等普法宣传,为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8名法官共走访企业56次,发放风险提示85次。
从诉讼服务到专业审判,从巡回办案到精准普法,司法护航的成效正在显现:企业纠纷少了,发展信心足了;菌农维权易了,增收路子宽了;产业秩序好了,品牌价值升了。
“我们将继续创新司法服务举措,让法治成为野生菌产业发展的‘定盘星’。”南华县法院院长苏银堂表示。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司法阳光正照耀着朵朵菌菇茁壮成长,司法护航与产业振兴的协奏曲正奏响新的乐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通讯员 段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