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法治频道 >> 法律服务 >> 正文
大学生暑假想赚零花钱不料涉电诈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09:08:51  来源: 云南法制报

  原标题:大学生暑假想赚零花钱不料涉电诈

  两名大学生因为轻信了网上“高薪兼职”的信息,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把自己送进了拘留所。

  今年6月的一天,在昆明上学的陈某正刷着短视频,一条评论区的留言引起他的注意:“缺钱用来找我。”手头正紧的陈某心动了,立马联系了该网友。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客服”,提供了一个看似轻松又高薪的“兼职”:用自己名下的手机卡给客户打电话确认快递签收情况,打满1个小时,就能拿到1400元。

  小陈没多想,就按对方的指示操作起来。可刚打了几个电话,手机就收到一条让他傻眼的短信提示:“涉嫌诈骗,手机将不能再打电话!”这时,对方转给他75元“酬劳”。

  几天后,小陈把这条“生财之道”分享给了好友杨某。两人又联系了那名网友。这次,“时薪”涨到了1500元。

  这次的工作需要两人用一部手机与“客服”视频连线,在“客服”的远程指挥下,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电话给受害人。全程陈某和杨某不用说话,只需要提供手机和电话卡就行。

  然而,随后的通话内容让两人惊出一身冷汗。他们听到“客服”冒充抖音客服,正在诱骗电话那头的受害人:“不关闭抖音直播会员,每月要扣800元。”还诱导对方下载不明软件。

  “这是诈骗!”陈某和杨某意识到不对,立刻挂断了电话。这次,他们没拿到钱。

  7月11日,明知这是违法行为,陈某又再次主动联系了那名网友。同样的诈骗戏码再次上演:“抖音客服”要求受害人下载软件。这次,杨某听出电话那头是一位老人,于心不忍的他在老人即将上当的关键时刻再次挂断了电话。这次他也没有获利。

  殊不知公安机关早已盯上他们。经调查认定,陈某和杨某的行为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实质性帮助。陈某和杨某的行为虽未直接骗到钱,也未达到犯罪标准,但已构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最终,宣威市公安局依法给予二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甘仕恩)

责任编辑:张潇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