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元谋法院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盛夏时节,龙川江碧波荡漾,两岸绿意盎然。元谋县人民法院通过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强化生态修复实践,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乐章。
严惩失火犯罪 创新“补植复绿”机制
面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该院坚持“惩治犯罪+生态修复”双轨并行。在审理多起失火罪案件中,在依法判处被告人刑罚的同时,创新推行“补植复绿”机制,要求被告人在被毁林地补种树苗。其中,一起失火案的被告人张某在法官监督下完成树苗补种,焦黑山坡重现生机。“我们让每一片被毁林地都成为生态法治的活教材。”该院法官表示,该机制促成受损林地修复,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生态效益双赢。
破解污染难题 构建科学鉴定体系
针对环境污染责任认定难问题,该院在某水源地污染案中首创“多因一果”责任认定模型。面对某企业生产废水与农业面源污染叠加的复杂案情,法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水质检测、生态损害评估,最终依法判决涉事企业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通过科学鉴定厘清责任比例,既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又避免了企业过度担责。”该案承办法官介绍,该模式已成功化解多起疑难污染纠纷案,推动建立环境损害评估常态化机制。
深化府院联动 探索“代履行”新路径
在行政争议化解领域,该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代履行”制度。针对某企业拒不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案件,法院依法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并监督、支持由专业部门代为实施河道清淤、岸坡修复,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此类案件的高效办结有效破解了生态修复责任落实难的问题,确保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从焦土复绿到碧水长流,从责任认定到机制创新,该院用司法利剑守护着龙川江畔的绿水青山。(起朝燕 田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