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法治频道 >> 法治新闻 >> 正文
昆明警方提醒:诈骗手段定制化剧本化 资金转移多样化隐蔽化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7:33:51  来源: 云南网
打防电信诈骗漫画 昆明反诈中心供图

  “要不是民警及时帮助,我真以为带着这些现金去到那里就能‘发大财’了。”去年年底,依托警银联动机制,昆明市反诈中心、五华分局反诈中心联合昆明虹山派出所、莲华派出所帮助群众挽损220万元。

  案发当天,五华分局反诈中心(以下简称:分局反诈中心)接到富滇银行某支行推送的一条大额取现存疑线索:一名客户到银行柜台取现220万元,声称用于虫草经营生意。接到线索后,分局反诈中心启动应急预警,立即向昆明市反诈中心报告,同时联动属地派出所开展见面劝阻核查工作。经在场民警反复耐心劝说,当事人终于意识到被骗,最终当事人在民警陪同下,将220万元现金存入银行账户。 

  昆明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诈骗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在引流渠道、资金转移等方面不断更新变换手法,通过定制化、剧本化的手段行骗,通过购买商超购物卡转移资金,绕过两卡“监管”,这些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此类案件主要是诈骗分子通过诱骗、利用受害人将现金进行转移,绕开“两卡”监管,达到洗钱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诈骗方式不断翻新,诈骗分子开始诱骗受害人从线下商城购买黄金直接邮寄到指定地点,从而快速转移被骗钱款的“线下取现”案件逐步增多。还有诈骗分子利用要求受害人购买大型商超(如盒马、瑞幸、沃尔玛、京东)购物卡,转移涉诈资金,诱骗受害人购卡后提供其卡密或者派人上门取卡、邮寄卡至指定地方等,再通过线下异地门店消费或通过线上二手交易平台将卡出售的方式进行套现洗钱,这也是近年来值得注意的新型诈骗方式。

  此外,近年来冒充公检法的工作人员,以及冒充上门提供安装设备等服务的人员的骗局也骗了不少人,对此,昆明警方分析,高学历、高知,不代表不会被骗,任何年龄任何学历的人群,都有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原因是,普通民众对公检法等执法部门执法流程不熟悉,仅靠日常积累的常识不足以应对,加之骗子为了达到目的,通过剧本化、定制化的演绎,更让其有了可乘之机。

  为此,昆明市公安局针对易受骗群体进行了定制化宣传,针对学生群体,主要通过校园讲座、有趣的短视频进行宣传,让其警惕游戏交易、物品交易不要脱离官方平台、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不参与帮人拨打电话,帮人取钱转账等的可疑兼职。针对老年人群体,通过社区民警入户宣讲、子女协同教育,社区、公园等地方张贴反诈提示进行宣传,让其警惕出租出借自己身份证办理银行卡电话卡给他人使用,警惕老年人独自取现大额现金、大额转账,警惕有人入户安装不明电子设备等。针对中年群体,通过公司企业等行业联合进行宣讲,让其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等。

  云南网记者 王怡文

责任编辑:刘曦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