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锡警方精准部署守护樱花季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孙姣姣
3月22日,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景区内,樱花竞相绽放。樱花树下,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断。长春桥边、樱花谷入口、赏樱阁下……执勤警力在默默守护。每年春天,八方游客来锡,共赴樱花之约。平均每日数万名游客涌入5.39平方公里的景区,如何守护景区和游客的安全,守住游客对无锡的美好印象,成为无锡警方的“必答题”。
自3月1日进入赏樱季来,鼋头渚景区已接待游客56.5万人次,但日均警情量同比下降39.6%,其中,案件警情0起。秩序保持平稳,得益于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鼋头渚派出所鼋头渚景区警务室的积极作为。
2024年3月,鼋头渚景区警务室正式投入使用,是无锡市第一家5A级景区警务室,也是一个集指挥调度、巡逻处警、便民服务、纠纷调解、反诈宣防等功能于一体的前置型中心景区警务室。在警务室的综合指挥室内,电子大屏的热力图上显示着当日景区客流总量、实时在园游客数量、游客分布等信息,由无锡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滨湖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鼋头渚派出所组成的指挥小组,紧盯大屏,根据各点位现场情况,及时调整警力部署。
“热力图信息仅仅是指挥部的数据支撑之一。”鼋头渚派出所所长江屹东介绍,在鼋头渚第一朵早樱含苞待放时,“篱笆”就开始扎起来了——综合指挥室主要根据过去5年的警情、执勤巡逻情况,分析梳理出重点部位,提前制定安保预案。此后,每天掌握景区的花情、团队游客数量、票务数据(每小时一更新)等信息,精准研判景区内哪个时间段、哪个部位可能出现哪类风险,并有针对性地部署安保力量、落实物防措施等。
有了数据支撑,勤务模式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变为科学、精准布防,让警力融入景色中,织密景区安全网,提升游客安全感。3月16日傍晚,一名七旬游客在景区内太湖人家饭店附近突然晕倒,路人见状,立即报警。电话刚挂断,附近执勤民警就到达现场开展先期救援,后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鼋头渚景区警务室启用前,景区平日的接处警、隐患排查、治安巡逻等工作由鼋头渚派出所“一肩挑”。每年樱花季,面对陡增的游客量,民警接警后到达现场的速度大大减缓。警务室启用后,无锡市公安局对景区的安保模式进行升级调整,由无锡市公安局指挥调度,各分局、多警种增援、协同作战,民警到达现场的时间大幅缩短。
“我家8岁的孩子和我们走散了。”3月22日14时许,一名游客紧急报警。值班民警沈权接到指令后立即出警。3分钟内,他和辅警便到达现场,了解孩子的衣着、体貌特征等信息后,随即展开搜寻,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走散的孩子。
“在日常报警中,寻人找物类警情占比超70%,剩余近30%为矛盾纠纷类警情,包括游客排队时发生摩擦、停车纠纷、消费纠纷等。”江屹东介绍,为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景区警务室有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高效、妥善化解纠纷,还要靠前一步“排雷”。
3月18日下午,警务室接到一起因拍照引发的纠纷警情。值班民警赶至现场后,经询问了解到,两人都是私人商业摄影师,在为客人拍照时,因争抢一个机位而发生纠纷。成功调解该纠纷后,鼋头渚派出所当晚立即与景区管理部门会商,商讨针对此类纠纷的统一处理方案。次日,民警与景区管理人员联合对景区内从事商拍服务的摄影师进行全面摸排、提醒告知,由园区管理方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截至目前,景区未再出现涉商拍的纠纷警情。(罗莎莎 孙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