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法治频道 >> 法治新闻 >> 正文
叔侄俩五年间的糊涂账“算清了”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09:18:28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叔侄俩五年间的糊涂账“算清了”

本报记者 刘辉 本报通讯员 彭家让

图为陕西省丹凤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刘云奇(右一)现场给叔侄俩做调解工作。刘梦 摄

“借我10万元钱一直不还,我就不信法律还治不了你!”“哪儿有像你这个要法啊,隔三岔五跑到我单位闹,弄得我没脸见人。”

2024年底,叔侄两个拉拉扯扯地走进陕西省丹凤县人民法院大门。“借了我10万元,去年法院都判了,可是你就是不还钱。”“你也知道我家里困难,但你放心,这钱指定还你。可你这三天两头到我单位闹,哪像当叔叔的样子。”“念及你是我侄子,经济也有些困难,我只要本金,利息一分不收。可你倒好,钱一分没还,好话一句没有,连个好态度都没有,哪有像你这样的侄子?”

在丹凤法院执行局里,该案的执行法官刘云奇从叔侄俩你一言我一语中了解到,林某和程某是叔侄关系,2019年程某向叔叔林某借款10万元,因家庭困难一直没还。林某认为侄子欠钱不还,态度还不好,所以就故意经常到程某家里和单位讨要。程某是丹凤县某单位职工,认为叔叔到单位要账伤了他的面子,本来能还一部分,也就由此借故继续装穷,一来二去两人就结下了梁子。

秦巴山区的农民大多老实本分,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他们有朴素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亲人间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和纯粹,就像本案中的林某,在意的不是程某因为家境不好,延迟还钱不给利息,在意的是作为亲戚“连个好态度都没有”。

刘云奇从林某这句话中敏锐地察觉到,要厘清这对叔侄五年的糊涂账,重点是缓和两人的对立情绪,突破口是说服程某,但是首先要安抚林某。于是,刘云奇以办手续为由把林某带到自己办公室,与林某聊家常,倾听林某诉说委屈和发牢骚。

“咱要账也要合法合理,到单位闹不合适,要不到钱还加深了矛盾,你侄子家庭确实困难,一下子拿10万元估计困难。”“其实我也知道,侄子一家就靠他的工资生活,家庭经济困难属实。我生气主要是因为给他打电话不接,多年来不还钱连一句话也没有……”看火候到了,刘云奇立即将两人叫到一起进行调解。

“家庭困难不是拒不还款的理由,我们将依法冻结你的银行账户、查封你的财产,如果仍然拒不执行,下一步可能拘留甚至判刑。”听到可能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程某,林某首先不乐意了,“法官,可不敢那样做,判了刑他就没工作了,一家人靠谁养活呀。”

是继续以叔叔做法不合适为由欠债不还,还是积极想办法还钱?看到刚才还和自己吵闹的叔叔,这会居然替自己说话,程某一时陷入了沉思。

“五年前,你有急事需要用钱,你叔叔二话不说就借给你10万元,基于亲情他连利息和还款时间都没提。可你倒好,之后对借钱之事只字不提,打电话不接,你叔叔这才到你家和单位找你要钱,即便是来到法院,你叔叔还是为你着想。你在单位上班,是个有文化的人,在这件事上的觉悟确实没有你叔叔高……”刘云奇给程某一笔笔算起了叔侄间这五年的“糊涂账”。

“当时借钱确实解了我燃眉之急,要感谢叔叔。说实话,这几年真的没有攒下钱,所以就不好意思见叔叔,也没脸靠说好话糊弄。”刘云奇的话让程某醍醐灌顶,他稍作思考后拿起电话往出走,“你们稍等一会,我出去想想办法。”

半个小时后,程某当着办案法官的面将3万元交给林某,并当场向叔叔鞠躬道歉:“这是我刚借的3万元钱,以后每个月还5000元。感谢叔叔这么多年对自己的照顾,这几年都是侄子的错,我们是一家人,希望叔叔能谅解!”

“就按你说的办。”林某满心欢喜地看着真心悔过的侄子,拉着刘云奇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法院,是你们让我们重拾亲情、叔侄和睦。”(刘辉,彭家让)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