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强基补短板、以案释法进行时,欢迎收看由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普法办联合制作播出的《以案释法》。近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12个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一起来看。
从2016年开始,何某就在一家饮料厂当送水工,每月根据送水量算基本工资,饮料厂也为何某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2022年6月3号,何某骑着电动三轮车送水的时候,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骑着电动三轮车撞上了路边的花台,当场身亡。事后,何某的家人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认定何某和饮料厂存在劳动关系。可是饮料厂却认为何某没有和饮料厂签过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送水业务是饮料厂业务的组成部分,何某接受饮料厂的管理和指挥,按月领取饮料厂发放的报酬,饮料厂给何某发放统一工作服,并为他购买保险,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因此判决饮料厂和何某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这是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中,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例之一。劳动关系是劳动争议案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法律关系,其他劳动权益的保护都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发布方希望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准确甄别劳动关系要件,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2021年到2023年,云南省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3万件,涉及劳动者14.9万人,涉案金额37.72亿元。全省法院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判机构及工作机制和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审判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工会+人社+法院"的多元化解机制体制建设。下一步,全省法院将从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等方面,继续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多元实质化解工作。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袁学红介绍,全省各级法院与同级工会##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指导各级工会调解资源,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调,全省各级法院与同级人社部门建立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指导人社调解资源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调解工作
近日,五华区人民法院揭牌成立了"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实现了企业产生的矛盾纠纷在诉前调解。
以往,企业如果产生了民商事纠纷,必须要委托律师准备相关材料到法院诉讼,法院再根据企业遇到的情况,征得企业的同意后,分到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服务中心"成立后,企业的民商事纠纷调解就可以省去一些环节。
助企服务站会有专门的特邀调解组织入驻,在法院法官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民商事纠纷进行调解。
"五华区涉企民商事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的成立,不但降低了企业解纷成本,减轻企业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也最大限度发挥了诉前调解在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
以案释法嘉宾点评
云南涛岳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张祎:
新闻中涉及到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解决的问题,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属于劳动关系中的弱势一方,法律当然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劳动纠纷,从处理程序上来讲,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比如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劳动关系认定程序、损伤鉴定程序、诉讼索赔程序等。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劳动关系的建立并不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新闻中的案件,何某虽然没有与饮料厂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是根据他从事的送水业务、按月领取报酬,以及饮料厂为他发放统一工作服并购买保险等,何某与饮料厂之间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动者仍然享有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权益,包括工伤保险待遇等。那么,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应该先到劳动仲裁院提起劳动仲裁,提出自己的主张,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整理提交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流水、社保证明、员工工牌、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损伤鉴定等,以证明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