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张娅萍:她如一束光,照亮矫正对象生命最低谷
“感谢你当时没有撤销我的缓刑,给了我一次重生机会。”解矫时,当初的“刺头”杨某某动情地对昆明市东川区社区矫正管理科科长张娅萍说道。
单亲家庭长大的杨某某性格极度自我、自卑,刚入矫时,非常抵触、态度嚣张,在即将面临撤销缓刑的关键时刻,张娅萍报着“最后再试一试”的心态找到杨某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最后,杨某某积极配合接受社区矫正,并按时解矫。
无论是如何难管的矫正对象,张娅萍总能以春风化雨的工作态度,感化一个个矫正对象,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实现了辖区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和无重新犯罪的“三无”目标。她如一束光,照亮每个矫正对象的生命最低谷,唤醒他们心中的善意,换回他们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近日,张娅萍被表彰为“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
“把我抓进去关了嘛”
“请假太麻烦了。”“把我抓进去关了嘛”……极不配合并且很抵触社区矫正的矫正对象钱某某让工作人员异常头疼。
矫正对象钱某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为规避监督管理,钱某某多次利用参加完司法所组织的集中学习教育、公益活动和到司法所交思想汇报的间隙私自离开执行地外出到昆明、嵩明等地,没有一次请假,事后也未向司法所主动报告。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和钱某某谈话,但她拒不承认,反复多次离开执行地,有时候甚至很嚣张地叫嚣,抓她去坐牢。
在给了钱某某一次警告后,她也没有悔改,不仅不配合学习,还态度嚣张拒不承认外出,给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带来负面影响,情节十分严重。
为树立法律威严,震慑局面,张娅萍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多渠道收集钱某某不假外出相关证据,并反复与原审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多方衔接和周密安排,向原判法院发送了提请撤销钱某某缓刑建议,原判法院最终裁定将钱某某撤销缓刑,给予收监。
没有惊心动魄的抓捕,没有生死相搏的对抗,看似平静的撤销缓刑环节背后却凝聚着张娅萍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努力。
“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除了严管,在执行社区矫正过程中,张娅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真情温暖矫正对象,以关怀解决实际困难,以行动打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结”。
矫正对象杨某某,因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杨某某因父母离异,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造就了极度自我、自卑、且爱面子的性格,到司法所报到后,对执行社区矫正非常抵触,对司法所的监管更是不耐烦,为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杨某某公然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表言论指责司法所工作,后被司法所给予训诫并进行了个别教育;事后杨某某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按时“打卡”,并于当晚喝酒后打电话辱骂工作人员,同时在社区矫正对象群内发表过激言论,态度嚣张,影响恶劣。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张娅萍认为处罚不是目的,为让杨某某顺利完成社区矫正,她把杨某某通知到司法所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帮助其疏解心结,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并多次与其父亲沟通让其父亲多关心杨某某,通过不断地教育帮扶,杨某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积极接受矫正。
2022年11月,昆明市东川区疫情形势严峻,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协调下,杨某某主动报名参加东川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时长360小时,获共青团昆明市东川区委志愿服务证书,东川区社区矫正管理局也向杨某某发出了第一份表扬决定。此后,杨某某更加积极地接受矫正,后期按时解矫。解矫时,他对张娅萍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感谢她没有撤销缓刑,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
“让他们回归社会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初衷。”张娅萍认为,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人性化执法,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并重的工作。面对矫正对象,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耐心教育,尽心帮扶,悉心引导,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参加爱心助考,很有意义”
如何让矫正对象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是张娅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她积极奔走,联系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2023年6月6日,高考当日东川区下着大暴雨,在张娅萍的带领下,东川区社区矫正中心组织矫正对象到考点开展了为期3天的“为爱护航 一起向未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大家准备了乘凉帐篷、矿泉水、宣传扇子等物资到考点门口给陆续奔赴考场的考生及家长提供爱心服务,待考生入场后,她带领矫正对象清理了学校门口周围散落的垃圾,维护好考场周围卫生环境。
同时也邀请家长们到爱心助考站休息纳凉,让每一位陪考家长带着喜悦的心情迎接胜利走出考场的考生。在家长和考生们的声声感谢与句句祝福中,每一名矫正对象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能参加此次爱心助考公益活动,尽自己一份力量,为社会做一点微薄贡献,很有意义。”“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很感动。”这次公益送考活动结束后,矫正对象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前组织学习时的拖拖拉拉、态度抵触,到后来积极参加学习、态度端正。
张娅萍说,通过公益活动,让矫正对象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需要,提高了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从而促进他们积极接受矫正。(云南法制报记者 谢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