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高检通报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网络犯罪成效去年前11个月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3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同比上升35.5%,占全部刑事犯罪的18.8%……2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网络犯罪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对检察机关协同整治和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等违法犯罪,推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取得的成效进行集中通报。
针对多发高发态势
全面加强顶层设计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犯罪不断滋生蔓延,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升级演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分析指出,当前网络犯罪呈现出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大幅增多;与新技术新业态相伴生,黑灰产业加速迭代升级;传统犯罪向网络空间迁移,网络犯罪样态日趋复杂;威胁数据信息安全类犯罪常见多发,危害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四大态势。对此,最高检坚持把惩治网络犯罪、推进网络治理作为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重要工作谋划推进。
——在2020年初成立最高检惩治网络犯罪研究指导组基础上,2023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立足“四大检察”职能,从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以及法治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23年4月印发《深入推进“净网2023”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强调依法严惩网络违法犯罪,全面提高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网络空间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初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和去年印发的《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也将维护网络安全、推进网络治理作为重要内容部署推进。
——围绕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等,最高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4件,编发各主题指导性和典型案例39件,明确司法标准,织密惩治法网。
“最高检还推进国际规则构建,积极参与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谈判,签署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联合声明,加强打击跨国高科技犯罪多边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葛晓燕表示。
依法严惩网络犯罪
维护网络安全稳定
过去一年,各级检察机关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问题,持续推进“拔钉”“断流”“断卡”专项行动,全力打团伙、摧网络、斩链条,深入开展打击治理涉缅北电诈犯罪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重大跨境电诈案件,深挖彻查重大犯罪集团及其“金主”、骨干。
“2023年1月至11月起诉电诈犯罪4.2万余人,同比上升63.5%。”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介绍说,最高检联合公安部挂牌督办第三批5起特大跨境电诈案件;开展打击缅北电诈专项行动,向28省份交办督办4.5万名涉诈人员案件,深挖彻查重大集团和首要分子;研究制定“两高一部”办理跨境电诈案件指导意见;依法严惩各类协同犯罪,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9.7万人,妨害国(边)境管理罪2.7万人,释放依法从严强烈信号。
当前,网络涉黄涉暴信息混杂、网络侵害多发高发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披露,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792人。依法惩处利用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犯罪。“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胁迫或者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者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的,依照猥亵犯罪从严惩处。
“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信息传播范围广、社会危害大、影响消除难,舆论风暴可能令被害人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和痛苦,有的造成‘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但被害人往往因举证难、维权难,难以通过自诉实现权利救济。”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说,检察机关积极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网络空间人格尊严刑事保护的更高需求,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网络侮辱、诽谤犯罪,依法适用公诉程序。2023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共依法起诉侮辱、诽谤犯罪39人,努力为被害人撑腰、坚决向网暴者亮剑。
坚持依法能动履职
协同推进综合治理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各级检察机关针对侵害众多公民个人信息、相关主体反电信网络诈骗义务未落实、违法行为人发布虚假、不良信息等损害公益行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700余件。
据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在办好法定领域案件的基础上,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不良信息以及其他网络黑灰产治理难题,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公益诉讼解决方案。2023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网络暴力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目前,最高检正在指导地方检察机关针对‘人肉开盒’‘网络厕所’等严重侵害众多公民人格权益的违法情形研判开展公益诉讼监督。”徐向春说。
葛晓燕表示,针对网络直播中食药安全问题,最高检下发通知,组织开展食药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专项监督。
上海、江苏、江西等地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对App、小程序超范围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强化监管;广东、浙江等地检察机关针对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违法情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检察机关针对招聘网站违法广告、就业歧视等违法情形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浙江杭州余杭区检察机关与杭州互联网法院会签办理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办法。
过去一年,各级检察机关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全面开展大数据法律监督,进一步完善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理难点、热点问题。如内蒙古检察机关研发大数据模型,通过对在校学生不合理、非生活所需的异常电话号码比对排查,督促相关部门查处非法买卖电话卡犯罪窝点2个,刑事立案9人,注销异常电话卡5500余张,关停异常高风险电话账户1000余个,实现“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良好效果。
“没有网络安靖就没有线下平安、人民安宁。一年来,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全面履职、能动履职,依法严惩和有效防范网络犯罪,积极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葛晓燕说。(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