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法治频道 >> 法治新闻 >> 正文
短评警惕短视频成诊疗诈骗温床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2日 06:40:23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短评警惕短视频成诊疗诈骗温床

“三甲公立医院专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医学科普视频和网络诊疗链接,靠谱吗?科普知识或许是真,诊疗链接或许是坑。短视频引流诊疗模式下,除了有丧失医德、只顾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真医生”,更有涉嫌诈骗的“假名医”。

当前流行的“视频科普宣传引流+互联网医疗机构开方售药”模式究竟有何套路?专业营销团队打着三甲公立医院名医的旗号,通过发布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视频,吸引具有相关病症或类似症状的患者,进入私营诊所或个人经营的指定链接,经在线问诊开出虚假处方,高价出售疗效甚微的药品、保健品,甚至是毫无疗效和实际价值的自制胶囊、粉剂。该行为不仅影响正常的互联网诊疗秩序,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且已触及互联网诊疗监管的红线,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诈骗罪,需要有效规制。

短视频平台作为网络诊疗宣传引流的重要阵地,应当严把审核关,当好反网络诊疗诈骗的前哨。首先,要加强对平台注册用户的审查和管理,特别是账号昵称、个人介绍及头像体现了医生身份的用户,实名认证时应严格审核其专业资质和工作证明,若无此类证明,应禁止或限制其以医生等特殊身份发布相关视频。同时,要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禁止在视频内发布和宣传诊疗二维码、网址,通过技术手段,禁止在评论区发布和宣传站外链接,对违规操作的用户进行永久或短期封号限制。此外,可通过在视频页面加标提醒字幕的方式,提醒用户切莫点击站外链接,警惕网络诊疗诈骗。

患者在进行网络诊疗时,一方面要提高警惕性,要选择正规医院和官方渠道,注意索要和查阅诊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执业资质,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另一方面,要捂好“钱袋子”,保存截图、网址、问诊视频等证据,一旦发现可能上当受骗,应尽快报案。此外,执法机关要针对互联网诊疗诈骗的特征,探索跨域查处、打击的有效模式,加快查处,形成有效震慑。——曲静宜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