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静:调解一线的铿锵玫瑰
“调解使人快乐,帮别人化解了纠纷,解决了困难,治安好了,家就更美丽。”这是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人民调解员王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王静,自2010年开始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兼人民调解工作长达10年。
耐心化解促和谐
2016年,王静调解了涉及省地矿局132户的噪音扰民纠纷,所涉及的当事人均属于老年人。
由于地矿局旁边夜间拆迁施工,导致地矿局很多老年人无法正常生活,100多户居民投诉到拓东街道。
接到诉求后,王静多次到拆迁指挥部沟通协调,并请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噪音情况,在多次协调下,为涉事当事人化解了矛盾。
“感谢你们为我们解决了问题,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太谢谢了。”纠纷解决后,一位80多岁的老大妈激动地拉着王静说。
2017年2月13日,王静调解了一起因高空作业吊篮坠落,导致人员死亡的人身损害及工伤赔偿纠纷。由于该起纠纷一方当事人属于法资企业,要求通过诉讼处理纠纷,而死者家属属于农村人员,不识字也不愿意上法院起诉,就邀约家里亲戚去该企业讨要说法。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王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死者家属工作;她多次到企业与负责人沟通协调,最终双方同意调解。
经过5次调解协商,最终达成协议,为当事人家属挽回50余万元损失。
在王静看来,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仅有一步之遥,如不及时化解,矛盾瞬间就会激化。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矛盾不化解,纠纷不平息,就不能退下来。
现场搭起调解席
在调解工作中,无论是各种邻里纠纷,还是家长里短的事情,都有她忙碌的身影。10年来,王静调解大小纠纷400多起。
2019年,王静调解了一起涉及昆明某酒店67名员工的劳动纠纷。由于昆明某酒店经营不善导致破产,酒店67名员工,有28名签订了劳动合同,39名存在劳动关系。
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王静前往酒店,现场搭起了调解席,在长达一个月的收集材料、了解情况后,完成了67名员工的纠纷调解工作,他们得到了合理的赔偿,并现场拿到了赔偿款。
“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感谢人民调解。”事后,酒店工作人员感谢道。
“我始终坚持让当事人双方换位思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双方情绪上得到共鸣,从而使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王静说。
“虽然辛苦但觉幸福”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在日常调解工作中,王静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牢记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凭着对司法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对社区居民的满腔热情,始终脚踏实地,坚守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2020年11月,王静调解了一起小学校园内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家长因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在校园里引发打架事件,一方家长受轻伤,情绪激动,到当地纪委、教体局上访,另一方家长认为,孩子受到惊吓,不愿意配合解决问题,双方陷入僵局。
王静了解情况后,通过调取监控,全面掌握了事情发生的过程,然后分别与涉事双方家长做工作,最终双方都认识到了错误,愿意协商解决纠纷。
经过两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受伤一方当事人说:“要是没有人民调解,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人民调解工作虽然辛苦,但通过工作,更好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为当事人化解矛盾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了幸福,这种幸福是金钱买不来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品尝出其中的甘甜味道。”(记者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