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频道/ 法治热点
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2018-06-15 09:35:19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有关专利质量的讨论,近年日盛。

  针对媒体及学界争议较多的所谓“专利泡沫”“专利垃圾”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在今天举办的“第六届创新中国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回应称,所谓的“泡沫”“垃圾”等问题其实都出现在专利申请中而非专利。

  “专利申请跟专利不是一个事情,现在每年受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达到138万件,但实际审批授权的只有40多万件。很多人把申请量和授权量混淆了。”韩秀成说。

  重大案件公开审理

  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已成业内共识。如何加快这一进程,知识产权质量的提升是绕不过的关键。

  论坛开始,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就提及专利质和量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理清这些问题,正是“使我们的事业能够前进的动力”。

  国家知识产权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副主任葛树介绍说,国家知识产权局特别重视质量的提升,实施了质量提升工程,强调从创造源头,从申请代理,从审查包括确权等各个环节上严把专利质量关,以促进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

  专利复审工作即涉及专利质量。葛树坦言,近年来专利复审委压力很大,一方面来自专利确权量的增长,“连续八九年都是高位的增长,每年都在8%到9%,去年增长了15%,今年增长达到5000件左右”。另一方面,专利赔偿数额也是越来越高。当事人更加注重专利权的质量。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两方面来开展工作。”葛树说,除了依托于基本的审查制度,即合议制、报批制和质量管理这样一个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外,还特别注重社会的反馈。

  据介绍,专利复审委建立了败诉案例、信访案例分析机制,对每一个败诉案例都会进行分析,讨论审查中是否存在瑕疵和问题。

  “我们开展了重大案件的公开审理,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促进质量提升,向社会传递我们的理念和标准适用。”葛树补充道。

  吃饱后还要吃得好

  “吃饱还要吃好,就是提高质量。”韩秀成以这个比喻来说明专利质量问题的由来和内涵。

  韩秀成认为,关于专利质量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对资助政策的质疑。如果没有资助政策,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不会发展这么快;但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被一些机构或者一些人利用,“不断钻法律政策的空子来套取有关资金”。但整体而言,资助政策的作用仍然是积极的。

  韩秀成强调,发明创造水平低的专利,不可能成为高价值的专利。高价值的专利还必须具有市场价值及市场控制力。“专利质量更多体现法律层面,高价值专利包括技术质量、经济质量、市场价值,它的运用带来真金白银,还可以控制市场。”

  韩秀成提醒,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和个人到许多国家申请专利,但就整体而言,到境外申请的总量还是很低。“这是非常大的流失和损失,我们每年申请近140万件发明专利,但到国外申请的只有5万多件,这是我们严重的一个‘短板’,如果这一点补不上,对经济发展就是很大的瓶颈。”

  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

  北京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秘书长周砚对于韩秀成的观点表示认同:“如果没有庞大的数量作基础,就不会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良好基础,更不会有今天知识产权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

  周砚说,目前,我们的专利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申请专利单纯是为了应付绩效考核,根本没有顾及到有市场价值,还有一些企业申请专利仅为了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又如,我们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专利代理招标的时候,给出的价格是一个发明专利只有2000到3000元,大家想想看,用白菜价聘请代理人又怎么能够指望产生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价值专利?”

  周砚强调,专利质量关乎专利资源和竞争策略运用全过程的生命线。周砚认为,高价值专利应该具备如下条件:一定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文本质量、较高的权利稳定性,等等。“满足这些条件,再加上市场应用前景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当前或者未来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等因素,专利就可能具有高价值。”(记者 张维)

责任编辑: 王胤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