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频道/ 法治热点
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需法治护航
2018-03-03 11:04:0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分享至:

   □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制图/李晓军

  又是一年春来到,绿色正从眼前的景致走向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围绕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对此,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震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本质属性的生态自然观以及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绿色消费观,“还有全民参与、持之以恒的生态行动观”。

   “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要求我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上实现全面刷新和深刻变革。”林震说。

   绿色发展关系每一个人

   “爷爷,别给我买烟花,我今年不放了。”今年春节,11岁的乐乐从重庆回天津过年,临行前不忘提醒爷爷。

  乐乐经常拿爸爸的手机查看空气质量状况,知道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

  燃放烟花爆竹的少了,参与“光盘行动”的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戒奢尚俭,民间反对铺张浪费蔚然成风,低碳环保正成为新时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随手拍”拯救家乡河流……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

  在林震看来,虽然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是个老问题,但仍有必要继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切实转变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就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共同推动”。

   “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人人作出努力。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无时无刻不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环境。另一方面,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生态文明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少数人的乌托邦,而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理应由全体人民共同来参与决定。”林震说,公众参与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群众性的“参加”,而是人民作为主体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政策过程中去。

   10年前就曾撰文提出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林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成为热词和社会主旋律,目前党和国家继续强调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一方面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必须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社会上还有很大的阻力和惰性,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释放活力、增强动力”。

   倡导绿色消费意义重大

   2017年“双11”这天晚上,当大家热议网购“成果”时,“章鱼”和“决明”还在忙着筹备当年12月要举办的“无用变有用”主题沙龙,从策划到执行,无数的细节改了又改,反复确认。

  在四川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每名成员都要取一个“自然名”,这是入会的第一件事。“章鱼”“决明”是四川大学2016级本科生石武和方炜碧的“自然名”,他们是四川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嗨森”手作室的现任负责人。

  工作室成立的两年时间里,他们通过举办比赛、沙龙,已经帮助至少100名有想法的同学完成自己的第一个手工环保作品。他们的目标是做到将手工与环保相结合,让无用变有用,让废物独具价值。

  在“决明”看来,由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人不会将环保付诸实践,他们对于公益活动“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这样的预设性想法,成为“嗨森”大众化发展之路的主要限制。

   “章鱼”和“决明”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别人,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实践中。“困难的确存在,但我们一直在不断克服,带着充满创意的心与巧妙灵动的手在环保路上不断前行”。

  诸如这样“不畏艰难、一路前行”的理念,一直贯穿于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的始终。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提到了绿色消费方式的问题。在他看来,提倡绿色消费方式,提倡适度消费而抵制过度消费是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当人的一种需求被满足时,一个新的需求又替代了它的位置。”曹明德说,消费主义这种无法满足的人类欲望已经使地球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全球变暖到物种灭绝,消费者都应对地球的不幸承担巨大的责任。必须发展出一种新的消费观——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遇到很多困难”。

   “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曹明德说,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生活的一种趋势。绿色消费与商品拜物教、物质主义及消费者阶层的过度消费不同,它是一种无害于环境的消费。绿色消费提倡公民过一种简朴的生活,选择使用绿色产品。所谓绿色产品,是指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产品生命周期终结可以回收再利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

  在曹明德看来,绿色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革命,绿色消费势必推动绿色市场的形成,推动生态技术的发展。而绿色生产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的形成,从而推进人类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因为,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就是生产者和销售者的“选票”,它影响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决策。

   全民参与需要法治保障

   “900克,1.8分;450克,0.9分;600克,1.2分……”这些数字是一台小机器给厨余垃圾打出的分值,这些分值通过磁卡积累在居民的“绿色账户”上。50分可以换两卷卫生纸,800分可以换一个买菜的拉杆包。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五区垃圾回收中的一个环节,干湿垃圾分离,称重换积分。

  面对“放错地方的资源”,北京以“资源回收、干湿分离”为技术路线,推进垃圾分类。“十二五”期间,北京在3795个小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让居民从源头上把可再生资源、厨余垃圾分开,进行资源回收。

  北京市城管委固体废物管理处负责人冯向鹏介绍说,垃圾分类不是简单某个环节,要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目前北京有5家垃圾焚烧厂,到2018年年底将到达12家,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将大大提升。

  不过,对于目前垃圾分类的运营成本,不管是政府管理者还是参与运营的企业负责人都用“高”字来概括。冯向鹏认为,只有居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才能真正有实效。

  林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年初,有关部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想让老百姓更有效地切实行动起来、参与其中,还需要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如何通过法治推动全民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于文轩教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环境保护法要求公民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从而以义务性规范的形式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于文轩看来,“法治的基本内容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等方面。从环境法的角度看,推动‘全民参与’的主要手段是落实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公众参与原则。为此,应继续推进社会公众参与环境资源立法过程,例如在制定或者修改法律过程中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继续实行‘开门立法’,并依法吸收公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就执法方面而言,在实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时,也应当依法征求公众意见。

  在司法方面,于文轩则建议进一步规范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配套措施,使之在符合法律理性的前提下健康发展。他认为,“在监督方面,应进一步推动社会公众对环境资源执法监督的制度化。同时,还应着重加强环境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加强这方面的人财物力投入,以提升社会公众的守法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基于法治方式,推进全民参与绿色发展体系建设”。

   □ 结束语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自2月26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系列报道,今天关于人人参与绿色发展体系的报道是最后一篇。在连续6天报道中,本报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两个方面,从法治视角剖析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管是建设市场体系还是建设绿色发展体系,这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都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同时,法治也是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责任编辑: 杨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