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频道/ 首页图
昆明交警 走创新之路 铸过硬队伍
2018-02-02 11:28:34   来源:交通安全周刊
分享至:

  创新“放管服”提升执法水平

  在“放”上下功夫,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昆明交警将10余项车驾管业务和6年免检车辆检验合格标志核发业务下放到交警大队、考试基地、便民服务站,将小车类科目二、三考试业务下放到具备条件的4个交警大队,向负责管理的3个县区考场下派考试员31名,通过考试权下放,完成就近考试23万余人次,大大减少了集中考试给各地群众带来的往返奔波之累。全面放开大中型汽车驾驶证异地申领限制,包括昆明户籍以外的学员均可在昆申领驾驶证,共异地申领驾驶证2239本、异地审验驾驶证2175本、异地提交体检证明1281份。实施机动车(大型客车、校车除外)省内异地检验,检验车辆8.6万余辆,推行跨省委托异地检验,检验外省籍汽车5.2万余辆,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检车。放宽驾驶人体检及申请限制,将驾驶人每年一次体检的起始年龄由60周岁调整为70周岁;放宽单眼视力障碍群体、上肢残疾人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的条件,为符合条件的C5类265名驾驶人申领驾驶证。

  除在主城区设立6个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外,在呈贡区、安宁市、宜良县等地新设10个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点,日均处理交通事故达2000余起,指导协调保险理赔3000余起,实现事故快速处理和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在新车市场和旧车市场设立机动车登记便民服务点30个,医院驾驶人联网体检服务中心48个,在4S店开展带牌销售;在具备条件的大型驾校建设符合相关考试标准和规定的社会化考场13个,覆盖了昆明市78.6%的县(市)区,方便群众就近驾考。

  在车驾管窗口推出“便民服务导办台”,设置专人开展业务导办,设置自动排队叫号系统和待办等候座椅,使用“双显示屏”电脑办公和“窗口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实现业务办理过程公开透明和群众实时监督,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让群众办事透明、服务放心,营造温馨高效的服务环境。

  在“管”上动真格,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严格执行交通违法记分管理规定,对新发生且符合规定的52种交通违法进行严格记分,2017年共记扣315.77万分,记满12分的有9000余人,极大震慑了交通违法行为人。采取宣传教育、现场纠处、视频抓拍、短信提示等手段,全面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2017年共处罚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11.4万起,行人过街安全感明显增强。

  设立20个教育学习点,全面推行非机动车教育管理措施,按照“以学促管、学罚结合,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原则,采取抄法规、看视频、法规测试、自愿执勤体验等方式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人进行教育。

  大力曝光交通违法行为。依托昆明交警微博、微信平台和各大媒体设置交通违法曝光台,每周对无证驾驶、饮(醉)酒驾驶、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驾驶证记扣12分、吊销、注销、降级等情况向社会曝光,共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48期8672起,曝光有20起以上违法行为未处理车辆及车主800余起。

  在“服”上用真情,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与腾迅、移动公司合作,研发应用“昆明交警微信星级服务”和“畅行昆明”手机APP平台,提供20余项“互联网+交管”便民服务项目,让交管服务一站进入、一图展示、一网流转、一键办理;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在“支付宝”APP上开设“昆明交警”生活号,实现交通违法自助查询、处理、交款功能。2017年,通过微信平台成功申领电子驾驶证42139人、行驶证8436人,挪车16340次,处理交通违法行为11.8万条。开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其手机APP“交管12123”推广应用。2017年,通过平台办理网上预约考试194.2万人次,提交体检证明53.7万人次,互联网选号牌36221笔,补换领牌证3084起,机动车检验预约16585起。

  推行交通事故微信自助处理,成立交通事故互联网快处监管中心,24小时在线指导、监管、审核微信平台申报事故。2017年,共通过微信处理事故36133起,实现轻微交通事故“网上受理、网上定责、网上理赔”。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为群众提供了10大类130余项服务,服务群众共计840余万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惠及民生。

  在主城区交警大队、检测站、便民服务站(点)布设110台交通违法自助处理机的基础上,将违法自助处理系统并入60台“警务自助服务便民一体机”,具备交通违法自助查询、处理、交费功能的终端机达到170台,为群众处理交通违法和交款提供“自助式”服务。继续优化拓展“流动车管所”和“警邮超市”服务模式,让更多群众能在家门口办理车管业务。推行学员个人电话自助预约考试服务和“错时工作制”“限时办结制”“八小时不间断工作制”“延时服务制”等多项工作机制,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预约相应业务。

  提高素质打造过硬执法队伍

  以“两学一做”“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四转”为抓手,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服务过硬、形象过硬的交警队伍为目标,全面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内化为信仰、外化于行动、固化为制度。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经常性、针对性、创造性开展党纪党规、警纪警规等教育,将法纪教育融入班子建设和日常队伍管理,坚持不懈抓好公安机关“禁令”“警规”的执行。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民警诚信档案,针对队伍管理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下发提示单、分色预警警示单,认真开展民警诚信积分考评。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层签署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层层开展讲廉政党课和廉政谈话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开展诫勉谈话、提醒谈话,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纠正队伍不正之风和队伍中的苗头、隐患问题。

  围绕“四转”要求,进一步深化擦亮“窗口”工作,全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抓好问题整改,切实做到真转、实转、用心转。组织开展“加强执勤执法规范化教育、整顿队伍纪律作风”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严明纪律、整肃警风,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执勤执法不文明、不规范,群众观念淡薄、履职能力不够、执行力不强、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推进全体干部、民警及辅警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

  坚持不懈抓好各项禁令、警规、警纪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对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和重要节点队伍纪律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重点对违规挪用公款吃喝、收送礼金红包、滥发钱物、公车私用、借婚丧喜庆事宜敛财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

  昆明交警合理制定年度教育训练计划,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制度,继续推行“轮值轮训、战训合一”和随岗训练模式,积极稳步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共组织800余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立足岗位实际,以素质提升培训为目标,组织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交通事故基础知识及现场处置、科技信息化应用、车驾管业务”4个科目的岗位“大练兵”暨实战“大比武”竞赛活动。2个基层大队和2名一线民警被授予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

责任编辑: 杨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